自从google被zf阉割,在搜索诸如胡萝卜之类非常正规的关键词的时候,仍然频频被断网,google的用户体验可以说是“被差”到了极点,连我这GG铁杆粉丝也不得不把浏览器主页从google.com更改为baidu.com。
iGoogle是Google提供的一项服务。官方的介绍是该服务让使用者按照个人的喜好方便地定制和整合不同来源的信息,使之成为个性化的门户。该服务的实现是主要借鉴了门户(Portal)与门户块(Portlet)思想:一个完整的门户页面由用户定制的门户块构成。用户通过访问一个聚合了不同信息来源的门户页面,避免了多次访问的麻烦;个性化的定制选择,为用户提供按需实现的“一站式”服务。
按理说这样的产品理想非常可贵,也有着巨大的需求,随着成熟网民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对hao123之类呆板导航站的依赖,转而希望能有自己的一个入口,方便的添加自己喜欢的应用和自己喜欢的网址。igoogle是希望借助此产品提高google在用户入口类应用中的份额,从而有效提高用户在google上的粘性。
想必Google是想借此夺回在网址导航战中输给百度的先发优势,但igoogle从诞生之日起,就仅限于在IT圈内外对网络非常熟悉的高端用户中传播和使用,似乎从没有真正普及开来。
而自从迁移到中国香港,google官方网站来自大陆的流量都出现大幅下滑,覆巢之下无完卵,igoogle之类的小产品也遭受殃及,用户数明显下滑。笔者今日时隔半年多,再次仔细体验了一把Igoogle,希望重拾信心,但结果却令人无比失望,添加的应用和工具不是良莠不齐就是由于google.com部分被屏蔽,导致很多模块无法显示。甚至在我试图链接某些具体分析链接时,google竟然提示由于某些因素的原因无法连接。
出现这样令人遗憾的现象,除了屏蔽因素,也有google对这个产品的后续投入和重视不够。从备选的工具和应用以及其他一些功能上,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官方对应用的审核不够严谨,各种参差不齐的应用、网站都加入到igoogle的备选应用中了,官方推荐的功能也有很多事鸡肋,根本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甚至一些应用已经过期或者失效,还放在待选列表中。
笔者不禁感慨和遗憾,做产品的能力和精神强大如google,也难逃一死。
但个性化的个人门户入口并不会随着igoogle的失败而失去她巨大的需求。相反,如上所言,随着成熟网民的增多,随着网民对个性化个人化导航需求的增多,个人门户入口产品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个人门户入口产品所要满足的功能又可以分为应用类、工具类、网址类三种,用以收藏个人喜欢的实用小游戏、小工具以及个人私藏的精品网址。只有这三方面的需求都能满足,且一定要做到简洁易用美观,才能真正吸引大批网民把这个小小的个人门户收藏为自己的主页,甚至下载到桌面以widget形式长期留存!
再回过头去看igoogle之死,除了刚才分析的失败原因,还有更重要的是igoogle在简洁易用以及网址导航方面做的不够好,熟悉如我,看到igoogle太过花哨的个人主页,也有一种疲倦和迷失的感觉。而且igoogle缺少个人网址导航的功能,不能让我非常愉快和简单的添加我所常用的网址,更别说按照我的兴趣方向收藏网址、清晰美观的排列网址了。而这个功能,我相信很多“高端网民”,尤其是我等互联网从业者,都有着急切的需求。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传统的网址导航站看到了类似的需求,开始在传统导航的基础上,加入了个人网址导航的概念,向个人门户入口产品转型。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1616导航,而hao123等网址导航巨头也开始做这方面的尝试。
igoogle如果想起死回生,唯有按照国人的使用习惯和审美习惯,本地化中文igoogle产品界面,并加入个人网址导航的功能,尽量做到简洁、方便、易用、美观。
笔者个人甚至认为,个人门户入口之争,甚至将成为继客户端大战之后的又一个战略级产品之争。当然,后续发展究竟如何,还要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